公司名称:唐县鑫兰工艺品厂
QQ:2358225045
手机:18231111377
联系人:王君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长古城镇田家庄工业区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当古玩行业逐渐兴起,它的仿制品亦应运而生了。由于金铜佛像被人们演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艺术品,那些作伪的产品才得以发展,并悄悄地流入市场。此外,由于古代铜佛像大多鎏金,不少人则将其作为金像收藏,这又大大刺激了古玩业,于是金铜佛像作伪之风也就炽烈起来。
金铜佛像作伪风气的形成,与乾、嘉年间出现一批富有的收藏家和古玩行业的悄然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其兴旺的起点就是名闻海内外的北京琉璃厂。金铜佛像伪作层出不穷,作假的方法、手段愈益高明、隐蔽,几可乱真。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常见的作伪方法:
首先是全新浇铸作伪。即依原物,或凭想象、或在图录中见到的式样,用失蜡法或翻砂法铸造成像,这是最多见的一种。
其次是将两件残器拼合成一件完整的佛像。比如甲物存像身,乙物存光背,东拼西凑合二为一。
其三是局部加铸以完整原物。即传世或出土之佛像损缺某个局部,作伪者便参照他器加铸完整。
其四是加刻铭文。即原器本身无铭文,但作伪者为牟取最大利润,加刻铭文,而且一般都把年代刻得较早,以用北魏时期的年号和发愿文居多。
其五是表面加涂金粉或金漆,即在本无鎏金的器物或鎏金大部脱落的器物表面重新加涂一层金粉或金漆,以显示其身价之昂贵。
那么,我们如何来鉴别金铜佛像的真伪呢?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包括古代史、佛教史、雕塑艺术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越丰富,鉴定入门则越容易。老古董商鉴别铜佛像,没有科学仪器测定,仅凭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种老而“落后”的方法,倒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尽管现代社会科学发达,鉴定文物还是靠人的感官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不断丰富的知识储存。关于如何鉴别一件金铜佛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型的鉴别
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实物,或者参考有关佛像图册和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一般说来,伪器有全新铸造成像和拼凑嫁接改造两种。
全新铸造者基本有依照物,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甚至十分接近,但总不免有破绽。比如笔者曾过手一铜像,一眼看去绝无毛病,造像特征、雕刻风格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宋初的菩萨铜像。铜像为半跏坐式,一足踏下座,由于这类菩萨像是像与座分铸,可装合、脱卸,因此座与菩萨像之足底是一个嵌合的接触点,座上是一榫头,足底则凹入一小块,似有半厘米深。而此件菩萨像缺座,由于造型与其他真品完全一致,亦作半跏坐式,因此理当有莲座相配,而且应在足底部找到与座接触的凹块;但此像不见,只是在足底浅划上一个四方形痕迹,可能是作伪者见到的真品无莲座,见足底有一凹入部分,不知何意,随意模仿一下,故留下了一个并不显眼的作伪漏洞。
另一种是拼合、改造的佛像。这种造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件佛像都是残器,如甲物主尊部分在,失光背、佛床等,而乙物仅存光背、佛床,于是作伪者合二为一,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佛像拼成一件完整器物,甚至出现缺乏常识地将唐代佛床、光背拼合在北魏佛像上的笑话。第二种是佛像为真品,佛床、光背为伪作,甚至画蛇添足,将原本就没有光背、头光或佛床的佛像,凭臆想加铸那些原本没有的部分。
唐代金铜佛立像
二、铸造技术的鉴别
古代金铜佛像一般用失蜡和翻砂两种方法铸造。由于古代铸造技术高超,造像的壁较薄,加上长时间的氧化腐蚀,比重下降,致使器物的分量较轻。正因为壁薄,所以用手敲击的声音比较清脆,这也就是古董行话中的“手头”和“声响”。作伪的佛像一般都比较重,一是因为制作者不知道原物的重量,随意铸成;二是因为伪作存世短,没有一个长时间氧化腐蚀的过程,所以分量偏重。
当然亦有走向另一极端的,浇铸的胎体过薄,分量很轻,甚至有一种失重的感觉。因为古代匠人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注意佛身、光背、佛床之间的比例和陈设的稳定性,一般下重上轻;或是佛身稍稍前倾,制作者有意通过加重佛座或佛床的分量,或者将光背加厚来校正器物的重心。这些都是作伪者无法顾及的,所以有些产品不是做得十分单薄,就是过于平均,特别是佛之光背铸得均衡、板直、单薄,一望即可产生疑惑。对于上述那些胎体过厚或者过薄的伪作,如果用手去敲碰,前者铜声混浊,后者铜声脆而散,甚至会产生小小的震荡感。
仿品 唐代形式金铜佛立像
仿品 唐代形式金铜佛立像
三、漆色的鉴别
观察古代青铜质文物的表层和漆色,是鉴别其真伪的一个重要环节。金铜佛像同样如此,漆色的鉴别是关键手段。当从造型或铸造工艺上难以辨明其真伪时,可以通过其表面漆色的好坏来确定是真品还是赝品。
金铜佛像的漆色有生坑和熟坑两种:生坑是指铜佛像表面由于种种化学反应引起的质变,自然地、一层层地产生漆蚀,在器表形成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漆色,这种漆色与物体合一,深浅度基本一致,坚实匀净,呈现出莹润而自然、美妙而诱人之感。但伪作的生坑漆斑,不论绿、红、蓝、紫诸色,均不润而显得刺眼,行话称“发贼”,而且这种假漆容易脱落。若需进一步辨别真伪,传统的办法:一是把双手搓热触摸器物后,用鼻嗅手,有铜腥味,则是后上的漆;二是用热碱水刷洗,假漆即脱落;三是用舌头舔漆色有盐酒味,亦是伪作。现代辨别的方法有多种,用氨水或蒸馏水清洗,用化学或电解等手段去检验。熟坑是那些佛像表面被蜡涂过,底层色泽丰富,表层光亮耀眼,而伪作虽然表层同样因上蜡而光泽明亮,但底层呆板而灰暗,没有层次感。当然,不论鉴定生坑还是熟坑的铜佛像,除了上述这些方法外,主要是多看、多接触、多比较,多积累经验。
四、铭文的鉴别
金铜佛像的铭文,亦称发愿文,主要镌刻在佛床之框和足表面,少数的刻在背光背面。铭文内容主要包括:时代、年号、月日、地方名、施愿者姓名、发愿内容等,有数十字,也有的多达百余字。鉴别铭文的真伪,一是看字体,因为各个时期的画风不同;二是看刀法,因为刀法的优劣、自然与生硬都是辨别真伪的依据。特别是一些佛像,铭文是后刻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字口的铜色是否与佛像总体色泽一致来确认;另外再看所刻的内容是否符合佛像所表示的,如所刻铭文称“北魏”,佛像风格是否属北魏。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刻铭称此像为观世音像,但此像完全是佛的形象,即予否认,这未免过于草率,因为个别的佛像在当时就被称呼错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还应从风格上进行辨别得出结论。
鉴别的小窍门
1. 青海、西藏地区的金铜佛像如果有条件每年都会鎏一次金,铜壁非常厚。非鎏金佛像,铜锈分布得十分散,斑斑点点,呈深绿色,不会成片,因为很少有佛像入土腐蚀。官制佛像铜质好,长出特别多的锈迹的可能性不大。
2. 佛像里面一般都会填充一些名贵药材、经书、药方、舍利等物品,然后从底部封起来,因此原封造像很珍贵。可敲一敲听声音,摇看有无东西。佛像也讲究看底,古代金铜佛像都是刀砍式封盖,因为造像里面是空的,需要封底,用铜皮封,再把缝用胶质抹平。而现代人作假的都是用焊锡工艺接上,很容易分辨,根本看不到手工的接痕。
3. 真品佛像几乎都是熟铜,多次炼出的,而且铜壁很厚,仿制的壁就很薄,铜料质地好,一上手分量就不一样。
4. 明清金铜佛像的相貌和当时的帝王有很大的相似性。因为明清中央集权逐步达到顶峰,佛像也呈现了把帝王神化的迹象,比如明代的佛像脸很圆,下颌骨突出,显得很丰满,眉间有白毫(俗称佛顶珠),制作十分精美,而清代的就略瘦小,基本和我们所看到的明清帝王画像相吻合。